北湖,文化之湖。
走進中原水城睢縣,品讀雅致靈動的文化氤氳。讓你飽覽迤邐多姿的自然風光之際,聊發思古之幽情。

文是北湖之韻。北湖,擁有著厚重的歷史,濃厚的人文資源。這個城市的過往,氤氳著榮耀、浪漫和神奇。

圣人賢達、名流雅士薈萃的睢縣,數不勝數的風流人物佳話,為這座城市留下的名勝古跡俯拾皆是。
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、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來睢縣考察后有感而發題詞:“中原水城 厚重睢縣”。

北湖景區歷史文化遺跡眾多,最著名的有“春秋五霸”之一的宋襄公陵墓、宋襄公望母臺、甘菊泉、桃花洞等。

公元前638年,宋襄公率兵與楚軍戰于泓水,因傷重不治死在睢州,葬于此,F在的湖心島上依然立著宋襄公的墳墓,史稱襄陵。

湖東北部的小島名為駝崗,因形似駝駝飲水,故又名駱駝嶺。崗上青草綠樹,蔭翳蔽日,蒼翠宜人,鶯歌燕舞。上有望母臺、桃花洞、甘菊泉,每至秋天,泉中漂出片片菊花,其水凜冽甘甜,其味幽香沁肺。小島綠樹掩映,給人一種遠離都市的寧靜與清幽。

春秋時,宋國宋襄公在駝崗上筑望母臺,其母衛夫人寫下了“誰謂河廣,曾不容刀;誰謂宋遠,曾不崇朝”的懷鄉詩句,被孔子收入《詩經》。

西漢時這里“善織錦者圍池而居”故名!稘h書》云:天子、公侯、九卿以下之朝服“皆織成,陳留襄邑獻之”。還云:“襄邑有服官”。所以后人作賦贊曰“錦繡襄邑”。



有“小蓬萊”之稱的袁家山。它是明代兵部侍郎袁可立所建。內有呂祖廟;八卦亭屹立山巔,是觀光的好去處。

在山廟之側立有“寶墨亭”。大文豪蘇東坡謫去嶺南,路過襄邑,信宿乾明寺,寫下《洞庭春色》、《中山松醪》二賦,后人刻賦于石,覆以亭。


湯文正公祠是為紀念清初“三代帝王師、天下文官祖”的理學大師湯斌而修建,斗拱飛檐之上托舉著一代清官治國平天下的赤膽忠心,又名湯恭人旌烈祠。據傳,走到這里,文官下轎、武官下馬,以示對“帝王之師”的尊崇。

東關清真寺始建于元朝中期,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。整個建筑群體多是三層脊背,藍磚綠瓦,雕梁畫棟,飛檐花壁,紅木花雕,前出后包,四角八挑,雄偉壯觀。

寺內有皂角樹一棵,胸圍2.6米,高18米,據鑒定已有500余年的樹齡。南廂房在睢杞戰役時,粟裕將軍曾在此設指揮部。

無憂寺塔。建于唐朝,構思巧妙,超凡脫俗如一位溫柔嫻靜的少女,歲月的殘缺依然不減大唐風韻的高貴典雅。

圣壽寺塔。始建于北宋,已歷千余年,像一位笑傲江湖的俠士,飽經千年風雨,仍雄風猶在。

中原水城的人文景觀,為北湖增輝添色,使北湖更具名湖氣質,更具誘人風采。
|